亳州市涡阳县高炉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15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7

1.判断题(共1题)

1.
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下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49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
错误: ; 改正: 。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英勇牺牲的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代表。(  )
错误: ; 改正: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修筑了第一座跨长江的南京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
错误:  ; 改正:
(4)1976年10月,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
错误:  ; 改正:

2.综合题(共3题)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人们正在争相传阅的是什么文件?描述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迈开了步伐。根据材料,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何时完成?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影响重大的会议)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材料一中的“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文件?
(全民参加的盛宴)

材料二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材料二诗歌中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与此相关的节日是什么?
(惊天动地的战争)

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我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机床制造厂……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上述感慨说明了我国工业怎样的状况?
(2)写出材料二“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当时我国优先发展的是什么工业?
(3)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说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3.选择题(共12题)

5.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做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派出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A.林彪B.彭德怀C.邓小平D.刘伯承
8.
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A.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9.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词语主要是
A.土地改革、开国大典、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西藏解放、抗美援朝
C.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0.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建设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
③沈阳飞机制造厂   
④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B.制定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宣布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2.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D.雷锋精神
13.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1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6.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