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雪白的鸽子在响晴的天空中飞翔。 |
B.这位老师讲课旁征博引,十分有趣,那咄咄逼人的语调也常被同学们模仿。 |
C.春节里,孩子们呼朋引伴,到大街上观花灯。 |
D.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意识和实践能力。 |
B.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强了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 然。 |
C.鞠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 |
D.学生能否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之一。 |
3.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B.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
4.
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 B.⑤②④③① | C.⑤②④①③ | D.⑤①④②③ |
5.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的作品以慷慨豪迈、大气磅礴著称,极富 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 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
C.作家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的美丽、娇媚、温柔、 细润、甜美、夏雨热烈、粗犷也奔放,秋雨端庄而沉思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 |
D.《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小说代表作《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代表 作《我与地坛》《合欢树》。 |
2.字词书写- (共2题)
7.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应和(_________)
(2)澄(__________)清
(3)莅(______)临
(4)咄咄(______)逼人
(5)抖 sǒu(______)
(6)zhù(______)蓄
(7)吝 sè(__________)
(8)绿茵茵(__________)
(9)粗guǎng(______)
(10)jué(______)别
(1)应和(_________)
(2)澄(__________)清
(3)莅(______)临
(4)咄咄(______)逼人
(5)抖 sǒu(______)
(6)zhù(______)蓄
(7)吝 sè(__________)
(8)绿茵茵(__________)
(9)粗guǎng(______)
(10)jué(______)别
3.诗歌鉴赏- (共2题)
8.
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
【小题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3】李白的诗以丰富的想象著称,这首诗中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小题3】李白的诗以丰富的想象著称,这首诗中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9.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 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 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
A.这首诗的诗体是七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春天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 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
B.颔联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 动态画面,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 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
D.尾联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1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这一点事实却极为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 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了。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 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 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 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 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 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从这里, 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铰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 宁吃亏,不逗气。
⑤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 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 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 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⑥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 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⑦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小题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小题2】老舍在文中写道“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母亲性格的“软”和“硬”分别指什么?
【小题3】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5】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一个你的母亲给你的“生命的教育”的事例,字数要求 50 字以内。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这一点事实却极为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 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了。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 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 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 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 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 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从这里, 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铰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 宁吃亏,不逗气。
⑤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 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 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 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⑥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 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⑦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小题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小题2】老舍在文中写道“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母亲性格的“软”和“硬”分别指什么?
【小题3】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5】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一个你的母亲给你的“生命的教育”的事例,字数要求 50 字以内。
1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 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 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 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本文围绕“看花”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小题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把加点字“扑”换成“走”好不好?为什么?)
(2)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能不能把句中两个加点词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小题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小题5】有人说,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不够明确,不如改为“怀念母亲”。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 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 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 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本文围绕“看花”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小题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把加点字“扑”换成“走”好不好?为什么?)
(2)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能不能把句中两个加点词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小题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小题5】有人说,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不够明确,不如改为“怀念母亲”。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2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