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某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CH3OH)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blank#}1{#/blank#}.
2.现代文阅读- (共7题)
【小题1】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题2】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________。
【小题3】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________的特征。
【小题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________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________的特征。
【小题5】“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可别恼”指的是( )
A.雨是最寻常的 |
B.一下就是三两天 |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 |
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
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 |
D.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 |
⑴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________。
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________。
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9】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小题10】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______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______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______着。
【小题1】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______朝志南和尚写的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_____)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_____)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______)
【小题3】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小题4】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小题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混 脑 罩 静默 |
B.夹 恼 盖 沉默 |
C.混 恼 笼 静默 |
D.混 恼 飘 静默 |
【小题7】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题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小题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小题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小题1】请给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A句:
B句:
【小题3】“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
【小题4】第②段用这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那个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题1】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小题2】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________,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________,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
【小题5】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________来概括。
【小题6】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小题7】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小题8】文中写春花是________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________描写。
【小题9】文中的“你”和“我”是指:________。
胡竹峰
平日偶得闲情,我会看看碑帖例笔墨的旧影心迹。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会,情通自然。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瘦金书我熟,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如《千字文》《牡丹诗》等。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看《秾芳诗帖》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题跋:“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之味差不多这样。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细流出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感慨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合,成自然之象。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出世的。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书法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洋洋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字从心出,心惜字形,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战战兢兢进屋来,有人桀骜不驯,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赵佶好诗,好画,好歌舞,好花岗岩,好李师师,好鲜衣怒马,好美食华灯,好梨园鼓吹,好古董花鸟。本是纨绔儿,生在帝王家,成就了一身才华,糟蹋了大好江山。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赤紫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每见瘦金体,总想起赤紫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书法的奇妙在于,每个字的点画构成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动感产生出的墨迹之美。我对书法的兴趣,严格说来是对墨迹的沉迷。
宣纸上,中国文化清流徐淌。
墨迹间,前人气息缕缕不绝。
【小题1】本文以“泠泠风雨声”为题,有何妙处?
【小题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瘦金体的特征。
【小题3】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小题4】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小题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小题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5】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