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
材料二:“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材料三: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2)“梅开三度”是指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
(4)结合所学和材料说明美国为什么要“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5)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
材料二:“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材料三: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外交季刊》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愿景,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未来已不再是美国一家主导,更不由某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好恶来决定,而是由中美两国的利益取向与战略需要决定。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必须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世界知识》
(1)联系材料一,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梅开三度”是指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
(4)结合所学和材料说明美国为什么要“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5)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
(3)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国殇》
(1)从材料一来看,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
(3)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2.选择题- (共27题)
5.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 |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12.
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16.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C.土地改革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1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
18.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21.
李明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时间 | 史实 |
1978年后 |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80年 | 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1985年 |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
A.祖国统一大业 |
B.社会主义改造 |
C.改革开放 |
D.民族工作成就 |
22.
(题文)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23.
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相关的内容:“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他们研究的主题为
A.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
B.人民空军建设 |
C.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
D.国防建设 |
24.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A.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26.
下图是小王同学收集的一张商品供应票,下列关于此供应票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反映 | B.说明当时的物价水平低 |
C.可作为证据来研究当地经济史 | D.表明当时的食品供应紧张 |
28.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
B.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
C.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
D.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