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86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综合题(共2题)

1.

   一幅图片,承载一段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与图1事件有关的法律文献是哪部?图1和图2事件有何关系?

(2)图3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还有哪些行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图4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图1和图3分别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2.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针对材料一这种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应对计划?应重点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如下图  1958年《人民日报》


如下图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3)结合相关史实,你认为上图《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是否真实,请说明理由。上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上面的材料是哪位人物所述?其理论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你如何评价他?

2.选择题(共19题)

3.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方讲话
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4.
这张70年前的老照片显示出的历史是意义是
A.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初步建立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开始就履行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
5.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C.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
2019年4月4日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在异国他乡长眠了60多年的志愿军烈士终于回到祖国入土为安。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在上甘岭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B.刘胡兰C.董存瑞D.邱少云
7.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B.“包产到户”的实施
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
8.
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①开国大典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③④
9.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生政权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
10.
***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从侧面反映出建国初期
A.我国急需加快重工业发展B.他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C.人民生活亟待改善D.我国工业建设从零开始
11.
创建于北京的老字号“内联升”北京老布鞋,建国初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政企分开B.无偿没收
C.赎买政策D.成立合作社
12.
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有个原来的资本家担任了某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们议论纷纷,以下哪种声音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A.去他的吧,怎么还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现在是社会主义了,我们把他干倒吧
C.咱们当家作主啦,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会管理,我们还是要听的
13.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中A点到D点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B.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帆风顺
C.“右”倾思想的影响
D.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建设一事无成
14.
中共八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受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的严重破坏,究其主要原因是
A.“右”倾错误思想的发展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左”倾冒进思想的发展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16.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18.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据此可知经济特区是
A.实行特殊的政治管理制度
B.不利于增加我国国民经济收入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D.特区事务我国政府不能完全依照我国法律处理
19.
从1997年的十五大到2017年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发生了四次变化,但其内容的一脉相承性从根本上反映了
A.指导思想就是各阶段领导人的思想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C.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成不变的D.中国逐渐转向资本主义道路
20.
中国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的推进D.“大跃进”的促进
21.
老师布置了一道历史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小明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D.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