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广东专版第五单元达标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098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8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走在大街上,一个黑瘦黑瘦的中年人,跑到我身边,怂恿我加入到他的团伙去偷东西。
B.她早上迟到了,两腮红红的,站在教室门口,显得那么羞怯
C.他们俩虽然是同胞兄弟,但长相和性格大相径庭
D.读了《动物笑谈》一文,你是不是会在幽默处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呢?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将“发扬”改为“发挥”)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将“干预”和“发现”调换位置)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删除“约”或“左右”)
D.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将“招待”改为“服务”)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有时蝴蝶ān xiánɡ(______)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2)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jìn ɡù(______)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wànɡ xià duàn yǔ(______),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4)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dà xiānɡ jìnɡ tínɡ(______)。

3.句子默写(共1题)

4.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借蓝天上飞翔的鹤来表达自己积极乐观的情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
(5)请默写谭嗣同的《潼关》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恐前后受其(______)
(2)野有麦场(______)
(3)一狼其中(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6.
文言文阅读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尝日千里/方欲
B.连数人/如反掌
C.张之万马/又数刀毙
D.公乘之/翼双飞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
【小题3】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小题2】如何理解下面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小题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行为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暴怒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难过与后悔的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主题。

6.名著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A)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期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B)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小题1】文段出自名著《_____》,其中的(A)是___,(B)是___。(写书中角色名)
【小题2】A菩萨将三个“箍儿”分别给了谁呢?
【小题3】在书中,对获得“紧箍儿”的人提供最多帮助的菩萨是谁?请说明理由,并用一个故事来证明。

7.语言表达(共1题)

9.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