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材料论述。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土地改革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土地改革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
小亮在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当年《红卫兵之哥》歌词:“我们红卫兵,革命战旗红……文化大革命,神州风雷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霹雳震长空。打倒刘少奇,砸烂封资修!”你认为歌词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材料一是***什么时候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的困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我国第一个机床制造厂……
(3)材料二是什么时候取得的成就?当时我国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4)我们今天的建设更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请举一个例子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材料一是***什么时候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的困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我国第一个机床制造厂……
(3)材料二是什么时候取得的成就?当时我国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4)我们今天的建设更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请举一个例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学习中,小明觉得自己家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肥猪也没有大象那么大,为什么书中说水稻高耸入云、肥猪赛大象?这究竟是不是事实?
请问:
(1)“水稻高耸入云、肥猪赛大象”的情况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二:在这场运动的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2)材料二中,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材料一:在学习中,小明觉得自己家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肥猪也没有大象那么大,为什么书中说水稻高耸入云、肥猪赛大象?这究竟是不是事实?
请问:
(1)“水稻高耸入云、肥猪赛大象”的情况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二:在这场运动的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2)材料二中,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2.选择题- (共24题)
6.
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
D.生于1963年,取名文革 |
11.
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
B.新中国的成立 |
C.土地改革的完成 |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14.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C.结束了一百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
17.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
C.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8.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名为《永恒》的诗,是写给谁的? ( )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董存瑞 D. 刘胡兰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董存瑞 D. 刘胡兰
19.
下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

A. 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
B. 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
C. 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

A. 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
B. 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
C. 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
20.
下列观点中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有( )
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②“经济要上,人口要降”
③“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④“但留方寸土,传与子孙耕”
⑤先污染,后治理
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22.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花生的产量(如下图所示),出现这样报道的原因是( )


A.“大跃进”时期农村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 |
B.《人民日报》凭空虚构。 |
C.当地群众弄虚作假。 |
D.当时“浮夸风”盛行。 |
26.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由上海蔓延至全国的“一月风暴”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①由上海蔓延至全国的“一月风暴”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