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六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历经艰难险阻,我们的祖国逐步繁荣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材料二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2)材料二中“喜儿得解放”得益于那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毛岸英在朝鲜战争》是首部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的书,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说:“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3)“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战争,中国方面军的司令员是谁?
材料四 一九五三至五七,“一五”计划宏图启,一化三改展体翼,重工优先东北地,苏联援助贡献大,党和政府谋划细,制度优越人积极,超额完成创奇迹。一桥飞架通京广,二铁三公三十几,三人三鞍三第一,六百项目奠伟基…
(4)材料中“一桥”“二铁”“三公”分别具体指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哪些成就?
(5)从当初的一贫如洗到现在的梦圆太空,面对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巨大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一 ***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材料二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2)材料二中“喜儿得解放”得益于那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毛岸英在朝鲜战争》是首部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的书,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说:“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3)“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战争,中国方面军的司令员是谁?
材料四 一九五三至五七,“一五”计划宏图启,一化三改展体翼,重工优先东北地,苏联援助贡献大,党和政府谋划细,制度优越人积极,超额完成创奇迹。一桥飞架通京广,二铁三公三十几,三人三鞍三第一,六百项目奠伟基…
(4)材料中“一桥”“二铁”“三公”分别具体指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哪些成就?
(5)从当初的一贫如洗到现在的梦圆太空,面对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巨大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图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从材料一可知,“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块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 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
(3)材料中“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指的是哪十年?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灰暗岁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图一: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图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从材料一可知,“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块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2)根据材料二,此路线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试举两例?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失误的原因?材料三 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
(3)材料中“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指的是哪十年?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灰暗岁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选择题- (共23题)
3.
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③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④大庆油田建成
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③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④大庆油田建成
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④⑤ |
4.
图一至图三是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


A.1927~1949年 |
B.1950~1956年 |
C.1956~1978年 |
D.1979~1999年 |
6.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
C.为了保家卫国 |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
7.
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土地改革法》 |
8.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
C.西藏自治区成立 |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9.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B.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
C.农村停产革命 |
D.农村实行“大包干” |
10.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
C.***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
12.
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A.公私合营 |
B.中外合资 |
C.承包经营 |
D.国企改革 |
13.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
14.
2018年3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再次修改。1954年宪法颁布后***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法。”1954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颁布 |
C.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 D.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完成 |
15.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16.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 |
B.目的 |
C.内容 |
D.作用 |
17.
以下图片反使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信息有: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20.
民族精神是支障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长征精神 |
B.无私奉献精神 |
C.大庆精神 |
D.“两弹一星”精神 |
21.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A.“一五计划”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22.
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3.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实行股份制 |
B.廉价收购 |
C.赎买政策 |
D.无偿没收 |
24.
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张跃进
④毛建国
①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张跃进
④毛建国
A.④②①③ |
B.②③①④ |
C.③④①② |
D.④②③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