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广东专版期末综合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098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9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积极附和
B.只见老太太斜靠在沙发上,心平气和,神情安详
C.条条龙舟在锣鼓声中你追我赶,河堤上坐满了呐喊助威的观众,龙胜山城人声鼎沸
D.许多网友转载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
B.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把“回响”改为“回荡”)
C.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
D.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bié(__________)。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__________)?
(3)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______________)。
(4)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4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精(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B.本文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C.“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说明“俭以养德”与“静”没有什么关系。
D.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三要惜时。
5.
文言文阅读
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遽:急忙,立即。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曾东都卖一小宅/我如浮云
B.但无出水处/止增笑
C.子侄以为/我秋日胜春朝
D.尔/尊君在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小题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小题1】作者以简明生动的句子写捕鸟过程,有什么作用?
【小题2】选文第三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小题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我”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我”很讨厌他。
B.他对“我”很严厉,“我”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我”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我”对他很恭敬。
7.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小题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事件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③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惊叹

 
【小题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
(2)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中“漂亮”一词的理解。

4.语言表达(共1题)

8.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京报快讯 前段时间,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热播,引发“博物馆热”。在第三期节目中,河南博物馆展出了九大镇馆之宝中的三件——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妇好鸮尊。3月6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小组讨论间隙,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家宝藏》热播,带动了河南博物院观众人数增长。
马萧林介绍,很多观众是冲着节目中播出的三件镇馆之宝来的,河南博物院观众量比平时增加了大约1/3。“平时日均观众量3000人左右,春节期间,日均观众量最高时达到16000人。”

5.作文(共1题)

9.
转眼间,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回首往事,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百多个日子里,总有人或事让我刻骨铭心。请拿起你的笔,记下它,作为永久的回忆。
以“七年级生活真的很________”为题写作。
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有真情实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4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