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历史综合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7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与哪一次事件密切相关?
(2)依据所学内容举例说明我们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严重曲折”?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元)
343.4
1826
7073
2862
 
(3)材料二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2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国共产党两次重大会议,说出这两次会议的名称?
材料三 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在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4)结合材料四分析“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现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关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典型的地方是哪里?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2.选择题(共12题)

3.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使计划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4.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新时代
5.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
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国际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是因为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7.
“文革”中他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冤案得以平反。上文中的他是指
A.刘少奇
B.林彪
C.贺龙
D.彭德怀
8.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今天”是指
A.1949年8月1日
B.1949年9月1日
C.1949年10月1日
D.1949年11月1日
9.
我国已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1949-1953年
B.1950-1954年
C.1952-1956年
D.1953-1957年
10.
某中学历史小组要完成一个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调查报告,准备在今年暑假采访一位经历过“土地改革”的人物,下列采访对象中最合适的是
A.52岁的李伯伯
B.83岁的张大爷
C.35岁的方叔叔
D.46岁的杨阿姨
1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让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3.
莫言小说《蛙》描写道:“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
C.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4.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 国际主义
B. 无私奉献
C. 救亡图存
D. 居安思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