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丹东第九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978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图片.


信息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图一火车的发明者是谁?它以什么作为动力?

(2)图二灯泡的发明者是哪国人?同一时期该国人发明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3)图三“多利”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哪一成就领先于世界?

(4)科技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列举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使世界日渐成为“地球村”的重要发明(各举一例)

(5)根据信息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材料二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  “大凡国家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四 “创新的美国”。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都出自美国。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指的是什么?列宁为什么认为这件事情总的来说是正确的?

(2)从材料二来看,沙皇在做“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时是以什么为政治前提的?他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材料四中“创新的美国”在1933年体现在哪次改革上?这次改革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是什么?

(4)上述四则材料中所反映的国家发生的变化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的世界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第一次:一战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出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形成资本主义大国包围苏联的格局;第二次:二战打破资本主义对苏联的包围,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第三次;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即暂时以“一超多强”为特征的多元化格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的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

材料三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1)材料一中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大国联合包围苏联的格局指的是什么?目前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

(2)哪一国际会议为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了从经济上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材料三说明当今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今天的世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和世界事务中发挥了大国的作用。回溯历史,请写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名称。

(5)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

2.选择题(共19题)

4.
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
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包括是(  )
①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
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
③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
④使中国的对外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7.
(题文)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8.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农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9.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10.
暴力冲突是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形式之一。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这种方式,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
A.罗马帝国B.罗马共和国
C.波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11.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2.
在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有学生整理了以下笔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D.最终代表正义的协约国获得了胜利
13.
荷兰伟大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是
A.毕加索
B.贝多芬
C.凡高
D.达尔文
14.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都是彪炳史册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三人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15.
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斗争
A.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16.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与扩大,下列属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D.法国大革命
17.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
A.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B.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C.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D.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18.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德国分裂,这与当时的世界格局相关。当时的格局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一超多强C.美苏两极对峙D.多极化趋势
19.
以下一些国际政治、经济组织中最能表现当今经济发展趋势的是(  )
A.世贸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欧盟D.联合国
20.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受此影响(  )
A.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21.
与凯末尔革命相比,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
A.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B.采取和平手段进行
C.资产阶级领导了斗争D.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发生
22.
宣告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结束的事件是
A.印度独立
B.新中国成立
C.古巴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