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73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0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法律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根据材料一中该法律文件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重要意义(至少写两点)?

材料二 中央作出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2)材料二反映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的方式是什么?除农业外,国家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宣传画


(3)材料三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运动的宣传画?简要分析该历史运动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  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的歌谣赞扬了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5)综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重大调整中,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变革和调整,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2.

   (复兴之路)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1)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增长100%......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材料一中“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什么?归结到一个“梦想”,那么这个“梦想”是什么?

(3)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两个方面即可)

2.选择题(共18题)

4.
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5.
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6.
如下图是一张选民证。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8.
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9.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语汇会是下列哪项(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美帝国主义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10.
最能说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的史实是
A.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B.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C.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到92.2%
D.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
11.
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我国民主进程。下列选项中阻碍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权宣言》的颁布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12.
“他的一抹身影,要向硝烟滚滚的沙漠戈壁讨要。他的一丝芳魂,已在热浪腾腾的研发基地消散。风流人物,今朝难再。两弹元勋,万古可存!”历史课堂上这位同学的致辞是献给下列哪位科学家的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侯德榜
13.
中共“八大”成为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是因为( )
A.提出 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B.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C.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4.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改革开放新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6.
针对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没收官僚资本
B.进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7.

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

18.
《外媒看中国:1978年带来巨变影响世界》指出:“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中国时刻”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香港回归
19.
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坡,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它“是指
A.汕头
B.厦门
C.海南
D.深圳
20.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21.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