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7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5

1.综合题(共5题)

1.
合作探究。
(背景篇一一土地制度深恶痛绝)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与新中国成立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政策篇一一有法可依目的明确)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改革的目的。
(改革篇一一土地易主欢欣鼓舞)

材料三:下图漫画《家乡喜讯1952年》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义篇一一农民翻身巩固政权)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有利于人民政权更加现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2)根据材料二,“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是何时跨过鸭绿江的?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你能说出这场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可贵精神?
(4)“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时间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为什么要建立这座纪念碑?
(2)材料二中的“三年”起止何时?“三十年”又起止何时?这一时期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84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4.
“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情。阅读材料,探究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路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笑迎携手日月新)

材料二公元1683年(清康照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3)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顺应趋势谱新篇)

材料三:下图是上海永安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


(4)它是当时我国哪一个历史事件的反映?这事件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哪一创举性政策?
步骤二:激烈讨论

有关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张明和王刚展开了争论。

张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

王刚:三大改造中存在很多缺点和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5)你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吗?请说说你对三大改造的看法。
5.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3)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20题)

6.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老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得衣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
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8.
2019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9周年,是值得我们纪念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9.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11.
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12.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4.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一五”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文革”的结束
16.
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有强烈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是(   )
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孔繁森
17.
宣传报道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如图类似的报道会出现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
下表数据说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A.轻工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19.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20.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1.
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
A.“文革”是错误的革命B.“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文革”应该被否定D.“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
2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笔尖接触电线(或与电线连通的导体),如果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blank#}1{#/blank#}线;如果氖管不发光,表示接触的是{#blank#}2{#/blank#}线;但在使用测电笔时手一定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blank#}3{#/blank#}.
25.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决定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