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是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和充满吸引力的。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6.
(题文)门牙
这是下班前的最后一个病人了。
经过检查,我对这位白发老人说:“你这颗门牙蛀了,得拔掉。”
“过……过几天吧。”他犹豫着说。
想拔牙和不想拔的都有,可想拖些时间再拔的倒不多见。我看了看病历卡,这是一位退休人员。他的坏牙齿已蛀到牙根,还拖什么呢?
怕疼么?过几天拔就不疼了么?也许那时更疼哩。再说病牙会不断地刺激神经,而且殃及“左邻右舍”。
怕缺了门牙不美观?这么大年纪了,还讲究个啥!况且,拔了它,不久还可以再镶上的。
“拔吧,拔了好。”我劝老人。
“再过几天吧,几天,好吗?”老人恳求道。
既然这样,我省点事有啥不好。今晚又逢夜大开课,这挠头的英语我还真得预先温习一下,那个女教师可厉害了,经常猝不及防地把学生叫起来提问。
……
病历卡变成了课本,诊所换成了课堂。当老师迈进教室的时候,我立时傻眼了:挺立在黑板前的,竟是那位患牙病的老人。他把讲义放到台上,随即操起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开场白。
他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那意思我们都听懂了:女教师病了,由他代课。
尽管坐在末排,我还是能望见:那颗摇摇欲坠的门牙,正顽强地屹立在牙床的前沿阵地,站它的最后一班岗。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词,并说说整个成语的含义。
(1)摇摇欲坠:
(2)猝不及防:
【小题2】(小题2)根据上下文分别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的表意作用。
【小题3】(小题3)文中,“我”曾对老人要求暂缓拔牙的原因作了哪些推测?删去这些推测可以吗?为什么?
【小题4】(小题4)文中老人如果在就诊时就说明要求暂缓拔牙理由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5】(小题5)文中对“我”这一人物主要运用了( ),对“老人”主要运用了( )。
【小题6】(小题6)文中最后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的内在含意是 。
这是下班前的最后一个病人了。
经过检查,我对这位白发老人说:“你这颗门牙蛀了,得拔掉。”
“过……过几天吧。”他犹豫着说。
想拔牙和不想拔的都有,可想拖些时间再拔的倒不多见。我看了看病历卡,这是一位退休人员。他的坏牙齿已蛀到牙根,还拖什么呢?
怕疼么?过几天拔就不疼了么?也许那时更疼哩。再说病牙会不断地刺激神经,而且殃及“左邻右舍”。
怕缺了门牙不美观?这么大年纪了,还讲究个啥!况且,拔了它,不久还可以再镶上的。
“拔吧,拔了好。”我劝老人。
“再过几天吧,几天,好吗?”老人恳求道。
既然这样,我省点事有啥不好。今晚又逢夜大开课,这挠头的英语我还真得预先温习一下,那个女教师可厉害了,经常猝不及防地把学生叫起来提问。
……
病历卡变成了课本,诊所换成了课堂。当老师迈进教室的时候,我立时傻眼了:挺立在黑板前的,竟是那位患牙病的老人。他把讲义放到台上,随即操起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开场白。
他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那意思我们都听懂了:女教师病了,由他代课。
尽管坐在末排,我还是能望见:那颗摇摇欲坠的门牙,正顽强地屹立在牙床的前沿阵地,站它的最后一班岗。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词,并说说整个成语的含义。
(1)摇摇欲坠:
(2)猝不及防:
【小题2】(小题2)根据上下文分别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的表意作用。
【小题3】(小题3)文中,“我”曾对老人要求暂缓拔牙的原因作了哪些推测?删去这些推测可以吗?为什么?
【小题4】(小题4)文中老人如果在就诊时就说明要求暂缓拔牙理由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5】(小题5)文中对“我”这一人物主要运用了( ),对“老人”主要运用了( )。
A.外貌描写 | B.心理描写 | C.言行描写 | D.侧面描写 |
7.
雨伞
莫泊桑
(1)奥莱依太太很节俭。她知道一个铜子有多么大的价值,为了增加钱财她有一大堆清规戒律。其实呢,他们经济上相当宽裕,并且无儿无女。不过奥莱依太太看见白花花的银币从手里出去,总好像心被撕破了一块.感到一种真正的痛苦。
(2)她的丈夫时时刻刻在抱怨,抱怨她害他缺这短那。有些东西缺得特别叫他难受。因为缺少这些,便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两年来他一直挟着那把满身补丁的伞上办公室,老是招来同事们的讪笑。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他们的耍笑,坚决要求奥莱依太大给他买一把新伞。她花了八个半法郎买了一把,是大铺子里招徕生意的廉价品,同事们一看这件在巴黎成千上万投到市场上的东西,又是一番嘲弄嘻笑,奥莱依真是痛苦得不得了。这把伞也真不顶事,三个月的工夫就不能使用了,部里大家都把它当作笑谈。奥莱依实在气极了,命令妻子替他选购一把值二十法郎的好绸子大伞,并且必须把发票带回来作证。
(3)她花了十八法郎买了一把,在交给她丈夫的时候,脸气得通红,说道:“你至少得用五年。”
(4)奥莱依得意洋洋,在办公室里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胜利。
(5)他傍晚回到家里,他的妻子___1___形于色地朝伞看了一眼,对他说:“你不应该老让那根松紧带紧紧箍着伞,这会把绸面箍裂的。你必须好好爱护,因为我决不会三天两头给你买新伞。”
(6)她拿过伞来,解开箍,把那折痕抖了抖。可是她____2____得不能动了。她发现伞的正中间有一个小铜子大小的洞。是雪茄烟烧的。
(7)她结结巴巴地说:“它怎么了?”
(8)他的丈夫连看也不看,从容自如地回答:“谁怎么了?什么怎么了?你是什么意思?”
(9)现在怒火堵住了嗓子,她连话也说不出来:“你……你……你把……你的……伞……烧了。你这……不……不是……疯了……吗?你想让咱们家倾家荡产啊!”
(10)他觉得自己脸色都变了,急忙转过身来:“你说什么?”
(11)“我说你把你的伞烧了。你自己去看!……”
(12)她好像要打他似的朝他扑去,把那个烧破的小圆洞恶狠狠地放在他的鼻子底下。
【小题1】读完这篇小说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奥莱依太太的印象。
【小题2】当奥莱依太太把十八法郎买的新伞交给她丈夫时,为什么会“脸气得通红?”
【小题3】选择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第(5)段:________形于色(忧 哀 怒)。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第(6)段:________得不能动(吓 惊 气)。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1)段画线句是对奥莱依太太花钱时的心理描写,你能品味出这段心理描写有哪些特点吗?
莫泊桑
(1)奥莱依太太很节俭。她知道一个铜子有多么大的价值,为了增加钱财她有一大堆清规戒律。其实呢,他们经济上相当宽裕,并且无儿无女。不过奥莱依太太看见白花花的银币从手里出去,总好像心被撕破了一块.感到一种真正的痛苦。
(2)她的丈夫时时刻刻在抱怨,抱怨她害他缺这短那。有些东西缺得特别叫他难受。因为缺少这些,便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两年来他一直挟着那把满身补丁的伞上办公室,老是招来同事们的讪笑。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他们的耍笑,坚决要求奥莱依太大给他买一把新伞。她花了八个半法郎买了一把,是大铺子里招徕生意的廉价品,同事们一看这件在巴黎成千上万投到市场上的东西,又是一番嘲弄嘻笑,奥莱依真是痛苦得不得了。这把伞也真不顶事,三个月的工夫就不能使用了,部里大家都把它当作笑谈。奥莱依实在气极了,命令妻子替他选购一把值二十法郎的好绸子大伞,并且必须把发票带回来作证。
(3)她花了十八法郎买了一把,在交给她丈夫的时候,脸气得通红,说道:“你至少得用五年。”
(4)奥莱依得意洋洋,在办公室里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胜利。
(5)他傍晚回到家里,他的妻子___1___形于色地朝伞看了一眼,对他说:“你不应该老让那根松紧带紧紧箍着伞,这会把绸面箍裂的。你必须好好爱护,因为我决不会三天两头给你买新伞。”
(6)她拿过伞来,解开箍,把那折痕抖了抖。可是她____2____得不能动了。她发现伞的正中间有一个小铜子大小的洞。是雪茄烟烧的。
(7)她结结巴巴地说:“它怎么了?”
(8)他的丈夫连看也不看,从容自如地回答:“谁怎么了?什么怎么了?你是什么意思?”
(9)现在怒火堵住了嗓子,她连话也说不出来:“你……你……你把……你的……伞……烧了。你这……不……不是……疯了……吗?你想让咱们家倾家荡产啊!”
(10)他觉得自己脸色都变了,急忙转过身来:“你说什么?”
(11)“我说你把你的伞烧了。你自己去看!……”
(12)她好像要打他似的朝他扑去,把那个烧破的小圆洞恶狠狠地放在他的鼻子底下。
【小题1】读完这篇小说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奥莱依太太的印象。
【小题2】当奥莱依太太把十八法郎买的新伞交给她丈夫时,为什么会“脸气得通红?”
【小题3】选择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第(5)段:________形于色(忧 哀 怒)。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第(6)段:________得不能动(吓 惊 气)。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1)段画线句是对奥莱依太太花钱时的心理描写,你能品味出这段心理描写有哪些特点吗?
8.
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因为它非开不可的缘故, (甲)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的错。
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但再一想,却也有错误。错的是诗究竟不是一株草,还是社会里的人写的;况且诗集是卖钱的,何尝可以白摘。一卖钱,这就是商品,买主也有了说好说歹的权利。
即使真是花罢,倘不是开在深山幽谷,人迹不到之处,如果有毒,那是园丁之流所要想法去除的。花的事实,也并不如诗人空想。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连并非作者,也憎恶了批评家。他们里有的说道: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乙)
这真要使批评家抱头鼠窜。因为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
我想: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颇有些像厨师和食客。厨师做出一味食品来,食客就要说话,或是好,或是歹。厨师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经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挟夙嫌,是否想赖账。或者他是否广东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还要辣椒。于是提出解说或抗议来;自然,一声不响也可以。但是,倘若他对着客人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来给我吃吃看!”那未免有些可笑了。
诚然,四五年前,用笔的人以为一做批评家,便可高踞文坛,所以速成和乱评的也不少。但要矫正这种风气,是须用批评的,只在批评家这名目上,涂上烂泥,并不是好办法。不过我们的读书界,是爱和平的多,一见笔战,便是什么“文坛的悲哀”呀,“文人相轻”呀,甚至于不问是非,统谓之“互骂”,指为“漆黑一团糟”。果然,现在是听不见说谁是批评家了。但文坛呢,依然如故,不过它不再露出来。
——(鲁迅《看书琐记》)
【小题1】第一自然段中的诗人所用的比喻,看似有理,实质是错误的。错误的要害是什么?
【小题2】第六自然段中写厨师和食客的关系,要说明的是什么?
【小题3】末段“文坛的悲哀”“文人相轻”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小题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E. 诗与花的本质区别是:诗是商品,可以出卖;花不是商品,可任意采摘。
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但再一想,却也有错误。错的是诗究竟不是一株草,还是社会里的人写的;况且诗集是卖钱的,何尝可以白摘。一卖钱,这就是商品,买主也有了说好说歹的权利。
即使真是花罢,倘不是开在深山幽谷,人迹不到之处,如果有毒,那是园丁之流所要想法去除的。花的事实,也并不如诗人空想。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连并非作者,也憎恶了批评家。他们里有的说道: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乙)
这真要使批评家抱头鼠窜。因为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
我想: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颇有些像厨师和食客。厨师做出一味食品来,食客就要说话,或是好,或是歹。厨师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经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挟夙嫌,是否想赖账。或者他是否广东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还要辣椒。于是提出解说或抗议来;自然,一声不响也可以。但是,倘若他对着客人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来给我吃吃看!”那未免有些可笑了。
诚然,四五年前,用笔的人以为一做批评家,便可高踞文坛,所以速成和乱评的也不少。但要矫正这种风气,是须用批评的,只在批评家这名目上,涂上烂泥,并不是好办法。不过我们的读书界,是爱和平的多,一见笔战,便是什么“文坛的悲哀”呀,“文人相轻”呀,甚至于不问是非,统谓之“互骂”,指为“漆黑一团糟”。果然,现在是听不见说谁是批评家了。但文坛呢,依然如故,不过它不再露出来。
——(鲁迅《看书琐记》)
【小题1】第一自然段中的诗人所用的比喻,看似有理,实质是错误的。错误的要害是什么?
【小题2】第六自然段中写厨师和食客的关系,要说明的是什么?
【小题3】末段“文坛的悲哀”“文人相轻”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小题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其意思是说写诗是自然产生的,对诗的好坏不必负责。 |
B.文中甲、乙两人的说法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乙的说法更为无理。 |
C.对有害的作品需要批评,如同园丁拔去有毒的花草。 |
D.文艺界的“谩骂”会冤屈许多好人,但糊糊涂涂的扑灭“谩骂”也会包庇一切坏人。 |
4.语言表达- (共2题)
9.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 (1) 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 (2) 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 (3) 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驱散 | B.融化 | C.摆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