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6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3月23日,***与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讲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充满信心地笑道: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请回答
(1)***与周恩来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中“进京赶考”的含义是什么?
(3)用史实说出中共“进京”四年间的成绩。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央为确保农业基础的稳固,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材料二: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多次重大调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三次重要运动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各自产生的影响。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倾听历史声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见证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四: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面临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祖国大陆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外,其他事务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
(2)结合材料一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你认为我国能成功收回材料二、三所展示的这两个地区主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共24题)

5.
1980年1月,邓小平说:“现在,特别是青年当中,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一定要大力纠正。”他说这段话的意图是
A.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B.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要求清除“文革”思想的流毒
6.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7.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9.
“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这一对联反映的现象是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10.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1.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走集体化道路B.供销合作社C.一大二公D.公私合营
12.
阅读如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中共八大的召开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4.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求:

15.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求: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改革开放道路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
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路的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B.“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着石头过河”   D.“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8.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以钢为纲”
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0.
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21.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22.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3.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A. 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D. 出席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A.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苏联的斡旋
25.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据参考消息报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