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①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②其中,1949年的“中国新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③为巩固“中国新生”,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展望来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①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②其中,1949年的“中国新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③为巩固“中国新生”,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两点)(3)展望来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2.
前几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1:《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你可以从中推断出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
镜头2:《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和文丽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2)请问: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镜头3:《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3)镜头3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社会现象,当时这个工厂正在推行什么制度改革?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启示?
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1:《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你可以从中推断出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
镜头2:《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和文丽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2)请问: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镜头3:《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3)镜头3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社会现象,当时这个工厂正在推行什么制度改革?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地点是哪里?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写出英文字母代号和名称)
(4)改革开放后,哪一决定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地点是哪里?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写出英文字母代号和名称)
(4)改革开放后,哪一决定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选择题- (共26题)
4.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6.
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
B.新中国的成立 |
C.土地改革的完成 |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8.
关于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
9.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孙建国、周跃进、钱红卫、刘援朝 |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合作化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合作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②①③④ | D.①②④③ |
14.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打土豪,分田地 |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15.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主要实施了( )
A.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C.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经济建设和政治的关系 |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
C.社会生活中需要法律 | D.社会秩序要靠道德说教来维持 |
23.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C.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形式并存的制度 |
25.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
26.
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下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上海 | B.珠海 | C.深圳 | D.厦门 |
27.
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8.
2009年中央新增对西藏地区的投资21.32亿元,共安排项目303个。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
C.加强各民族团结 |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