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段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6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1

1.综合题(共2题)

1.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哪一历史事件?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得益于哪一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这个发展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由于缺乏建设经验,急于求成,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什么运动?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试列举一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4)1978前后,深圳人口出现“大逃港”现象。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失误密切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5)随着港澳回归梦、奥运梦、航天梦、航母梦等的实现,“中国梦”正在一个个成为现实。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历程中你有何感悟?
2.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
——新华社电文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来源:学|科|网]
7.15亿千克
 
材料三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开启改革开放大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政策因素?这一政策的推行有何意义?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正在作出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这一政策当中率先开放的是哪四个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已经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依据材料四,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2.选择题(共24题)

3.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4.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这是“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所针对的错误倾向是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阶级斗争为纲
5.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是哪次会议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6.
1950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政治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土地改革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D.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7.
下列哪个地区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完成了和平统一?
A.西藏B.台湾
C.云南D.新疆
8.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哪一位是这类人物?
A.董存瑞B.雷锋
C.林则徐D.邱少云
9.
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中唱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这说明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A.显示中国的强大B.报复列强
C.打击美国侵略者D.保卫新中国
10.
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土地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11.
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6.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下列关于这种变化原因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2.
1949年3月23日,***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在这里“进京赶考”表达的意思是共产党
A.统一了全国
B.面临着建立和巩固新政权的任务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
***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抗美援朝战争B.西藏和平解放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三大改造
14.
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思想的旗帜下
15.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A.人民的愿望B.客观经济规律
C.党的领导D.人民的积极性
1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 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 提高了生产效 C.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 破坏了国民经济
17.
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并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B.焦裕禄
C.雷锋D.邓稼先
18.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事件标志“文革”结束的是
A.“二月逆流”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D.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
19.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式,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A.实行公私合营B.成立股份制公司
C.无偿没收D.建立生产合作社
20.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突出,沟通了边疆与内地联系的是
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D.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21.
南宁市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B.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2.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业经营方式变化B.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国家经济发展状况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23.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B.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C.国有企业改革D.民主与法制建设
24.
1980年,我国建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我国
A.城市改革走向深入B.实现现代化
C.农村改革全面实施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25.
习惯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指
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D.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26.
“***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