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六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096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6

1.综合题(共4题)

1.
歌曲是一个时代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材料三:“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总司令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战略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3)根据材料三回答哪一年什么历史事件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4)材料四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在哪次会议提出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材料四 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文件?该文件颁布后,在新解放区内开始了一场什么运动?通过这场运动哪一个阶级被消灭?
(2)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农业正进行什么重大变革?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同一时期党中央还错误的发动了什么运动?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农业生产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5)根据材料,列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过程。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4.
阅读下面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中国外交的比例尺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A反映的是周恩来接见哪国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方针?该方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2)图B反映了哪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3)哪一外交成就让图C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除此之外再列举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2例
(4)你认为哪一项外交成就的图片可放在D点处?
(5)纵观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15题)

5.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6.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7.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D.中华民国成立
8.“在合作中需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困难时,需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这说明良好的合作要做到(  )
9.
某部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一五计划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出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A.邓稼先B.焦裕禄C.王进喜D.雷锋
11.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2.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中共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  )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
C.家庭联产承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16.
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
图1、图2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1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2 中葡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A.民族团结B.祖国统一C.国防建设D.文化繁荣
18.
在 1955 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其高超的外交艺术促进 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雅尔塔会议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19.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