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蓬勃发展,外交成就硕果累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为“求团结”他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

(3)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尼克松访华取得了什么成果?
(4)如果要列举一项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成就,你有怎样的例证?
2.选择题- (共19题)
①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形成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
C.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 D.人民代表大会制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 |
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8年) |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学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 |
A.陆军 | B.空军 |
C.海军 | D.第二炮兵部队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 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新中国成立 |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C.西藏和平解放 |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
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
C.改革开放,与时倶进 |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
A.土地改革 | B.抗美援朝 | C.三大改造 | D.“大跃进” |
A.肯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
B.彻底纠正了“文革”的错误 |
C.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A.1972年 | B.1978年 | C.1984年 | D.1992年 |
A.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B.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全面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C.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D.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