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6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综合题(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蓬勃发展,外交成就硕果累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为“求团结”他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


(3)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尼克松访华取得了什么成果?

(4)如果要列举一项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成就,你有怎样的例证?

2.选择题(共19题)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  )
①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形成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
A.1978年B.1980年C.2000年D.2001年
5.
“……民族自治地区对上级国家机关颁布的条例、发布的命令、制定的规定,凡有不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C.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D.人民代表大会制
6.
1979年,深圳的李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
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7.
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图中“汽车工业放异彩,半年制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8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学
8.
舟山有位民族实业家,他创办的鸿生火柴厂与其他4家企业合并后生产的宝塔牌火柴盒上的贴标。该贴标反映了当时国家正在进行(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
9.
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  )
A.陆军B.空军
C.海军D.第二炮兵部队
10.
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11.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1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体现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改革开放,与时倶进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4.
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由此判断与这段描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D.“大跃进”
15.
1978年5月10日,由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人民日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该文章的刊登和大量转载(  )
A.肯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B.彻底纠正了“文革”的错误
C.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6.
最近报刊网络出现最多的词是“十九大”“高铁”“一带一路”“新能源”“租售同权”等,翻开旧报纸,“特区”“联产承包好”“厂长责任制”“乡镇企业”“专业户”“奖金”等词语,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972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式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8.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B.厦门C.深圳D.浙江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
A.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全面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
“海基会”、“海协会”、“九二共识”、“一国两制”这些关键词语让中国人感受到了(  )
A.西藏和平解放B.香港回归
C.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D.澳门回归
21.
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
A.一个国家,两种行政制度
B.一个国家,两种管理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