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961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把普选由个别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
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和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单选题(共13题)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是在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底
4.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设立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等自治机关,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5.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1912年颁布
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6.
马克思指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B.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7.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完成的首要任务是
A.成立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
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选举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8.
(题文)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召开过两次政协会议,两次会议都
A.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的
B.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中共领导
C.都涉及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D.都制定了宪法或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9.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
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治国方略的制定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依法
11.
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2.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13.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
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③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5.
下图反映的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