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
如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我党为此做出了成功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3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试行条例》(草案)。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条例》(草案)征询意见的调查提纲。这是建国后我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举措之一……同年8月9日,***主席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月22日,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决议》。就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尔•加库林……党中央关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指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请回答:
(1)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从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成员上看,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我国发挥了怎样的重大历史作用?
材料一1951年3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试行条例》(草案)。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条例》(草案)征询意见的调查提纲。这是建国后我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举措之一……同年8月9日,***主席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月22日,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决议》。就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尔•加库林……党中央关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指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请回答:
(1)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从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成员上看,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我国发挥了怎样的重大历史作用?
3.
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类别 | 政府 | 党派 | 团体 | 驻区机关 | 工人 | 文教卫生 | 私营工商业 | 少数民族 | 宗教 | 街道居民 |
人数(人) | 9 | 6 | 4 | 8 | 53 | 24 | 13 | 13 | 4 | 42 |
比例(%) | 5.11 | 3.41 | 2.29 | 4.55 | 30.11 | 13.64 | 7.39 | 7.39 | 2.27 | 23.86 |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2.单选题- (共9题)
4.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说“人民迫切需要实行普选,好把他们自己所真正满意的和认为必要的人选举出来,代表自己去参加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人民的普选愿望初步实现是在
A.1949年 |
B.1954年 |
C.1956年 |
D.1966年 |
5.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区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党和政府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原则的重要体现 |
B.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
C.这一制度开始实行于1949年 |
D.这一制度在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8.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9.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
10.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
11.
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
12.
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