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材料三:下列诗句赞美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所产生的英雄人物:①阵前潜伏不动身,烈火焚烧化忠魂,甘为全局献今生!②平凡工作献忠诚,为民服务洒浓情,无数好事不留名!
材料四: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有些人打着“反思历史”“还原真相”等旗号肆意恶搞英雄、诋毁英雄、抹黑英雄、曲解英雄烈士事迹,诸如“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邱少云的事迹是真的吗”“欧阳海不去拦惊马列车也不会出事”等。侵犯英烈名誉权案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亵渎了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烈,刺痛无数人的心。
(1)材料一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次会议决定修建的?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这支英勇之师的名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诗句①、②所赞美的英雄人物。
(4)我们中学生对恶搞英烈的行为应持怎样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材料二:在新中国新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材料三:下图为“1953年和l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年月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
(3)识读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我国工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名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讲话
材料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图。

材料三: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意义?
(2)在材料二“知识结构图”上A、B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实现转折后,我党探索出一条什么新的社会主义道路?
(3)材料三中的“土地承包”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 (共19题)
①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②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北部
③美国飞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出兵朝鲜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A.创建新中国 |
B.实现祖国统一 |
C.进行土地改革 |
D.恢复国民经济 |
A.王进喜 | B.黄继光 |
C.焦裕禄 | D.雷锋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C.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80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人民公社的建立 | B.生产方式的改革 |
C.土地改革的完成 | D.手工生产的进步 |
A.科技文化不断增强 | B.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
C.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 D.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两个凡是” |
C.科学发展观 | D.“三个代表”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