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5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9

1.判断题(共4题)

1.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错误:    
改正:    
2.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错误:    
改正:    
3.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近程导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错误:    
改正:    
4.
1988年,我国建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深圳。
错误:    改正:    

2.综合题(共4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中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増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囯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

(1)材料一中提到的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
(2)结合材料一分析困扰“中国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原因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一中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是什么?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是从哪里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的突破。请说出,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福建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个城市?
(6)改革廾放30年,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缓和,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1978年中美签署了《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结合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首次提出的?它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国际意义?
(2)图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
(3)图二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这项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尼克松访华过程中,中美双方共同签署了什么文件?在文件中美国承认了一个什么事实?
(5)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英雄模范人物。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写的上在1950年至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的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阅后旋即批示“印发全军”。

材料二:


材料三: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新浪网

(1)结合材料一,说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哪支部队的代名词?请举出他们中间一位英雄人物的名字?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中的人物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请说出他们是谁?
(3)图三中人物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两弹元勋”。请问他是谁?
(4)说出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5)“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8.
实现与维扩国家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说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和该事件出现的时间。

问题二:祖国统一大业的迈进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此法案反映岀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准提出的?
(3)在此政策指导下,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回归问题?
(4)这两个地区回归说明了什么?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三:推进和平统一大业

(5)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公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请说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什么?

问题四:感悟提升

(6)请结合上面问题的学习,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3.选择题(共20题)

9.
“四人帮”除了江青外,另外三人是:(  )
①林彪
②王洪文
③张春桥
④姚文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将我国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的是(  )
A.东方红一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州六号
11.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2.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土地改革法》
C.制定“一五”计划
D.决定抗美援朝
13.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积极生产,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②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④大炼钢铁,吃公共食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港澳的回归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16.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批评“四人帮”
17.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刘少奇遭到迫害B.“二月逆流”
C.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D.“四五”运动
18.
1954年秋,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大会,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八大”
19.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大跃进”时期D.“一五”计划完成后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析”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以阶段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21.
邓小平晚年多次坦言:“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他时常自责:“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为了弥补这个失误,党中央和国务院(  )
A.决定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B.做出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C.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2.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答案是(  )
A.凡是毛主席的话,都是真理
B.真理就是领导说的话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23.
1983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55位厂长、经理提交了一封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的联名公开信。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松绑事件”作出报道,“松绑事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下列对“松绑”理解比较正确的是(   )
A. 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   B. 承认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C. 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D. 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24.

读图,完成下题。

25.
在哪一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6.
邓小平在 1984 年 5 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大国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27.
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气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住房的室内装修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28.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 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实用地球卫星
C.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D. 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4.填空题(共2题)

29.
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奁采访等,得岀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问题一: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十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运动。
(4)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內容是在农村实行    

问题二: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    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0.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史实。
(1)开国大典上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是    (填人物),时间是    年。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该事件开始的时间是    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