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57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该会议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此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上明确提出的?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针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材料一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

材料二 下图是1953年-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材料三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淮河中游平原上的小岗生产大队18位农民,在一间农家小屋里,秘密商讨分田“包干”,签下了包产到户的“生死状”。……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

材料四 小明的爷爷今年62岁了,办了好几个工厂,是定陶有名的企业家,捐资修建了好几所学校。作为千万富翁的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人的浪费,他常说:“我6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的口号。唉,我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呢?”
请回答:
(1)为什么说1950年的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
(2)材料二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是指什么?简述它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两个失误?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建议。

2.选择题(共27题)

3.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中国式民主道路”的保障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6.
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9.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0.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1.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王进喜  ④焦裕禄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A.长征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
C.大庆精神D.“两弹一星”精神
15.
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16.
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17.
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8.
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
A.邱少云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19.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20.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21.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22.
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柄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23.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24.
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距今已60年,制定这部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5.
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A. 农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手工业
26.如图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曲线图是( )
27.如图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曲线图是( )
28.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发展乡镇企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
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B.万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