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l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对土地所有制有什么改变?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l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对土地所有制有什么改变?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以这扇窗为起点,中国人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对外开放之路?
(3)材料三中“中国在过去四十年里的经济改革中形成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材料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以这扇窗为起点,中国人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对外开放之路?
(3)材料三中“中国在过去四十年里的经济改革中形成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材料一 ***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经济作用。——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7课
(1)材料一中的“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的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2.选择题- (共10题)
4.
下列有关党的会议核心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中共十三大一一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中共十四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D.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
5.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 |
B.钱学森 |
C.袁隆平 |
D.屠呦呦 |
7.
由下面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当时
部门 | 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卫生 | 其它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9.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1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经济特区的设立 |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12.
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
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D.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