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094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综合题(共3题)

1.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完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材料三:一五计划…仅仅三年,国民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进一步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式“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其中工业的投资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在中国人民热情高涨,开始投入工业生产中。
材料四: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了大批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材料一中的“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什么?有何国内和国际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时间和原因。
(4)结合材料四,请列举两位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模范人物。
2.
中美关系被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它深刻影响着地区局势和国际关系走向。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深刻影响世界。
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战争虽然胜利了,但14万年轻的生命永远在了朝鲜大地上。
材料二: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60年11月4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

材料三: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公报指出双方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肯定这种“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问题的观点”,“是有益的”。
材料四:当地时间4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宝会见正在华盛顿进行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中方牵头人刘鹤。特朗普表示,目前美中关系发展良好、强劲有力,处于历史高水平。我很高兴看到,双方经贸磋商已经取得巨大进展,希望双方经貿团队再接再厉,抓紧解决剩余问题,争取早日达成一个全面、历史性的协议,这不仅有利于美中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

——来源:新华社华盛顿2019年4月4日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14万年轻的生命”牺牲得有价值吗?说出理由。
(2)材料二表明美国对中国持怎样的外交政策?
(3)材料二、三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发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表现。
(4)结合材料四,请就中美两国关系如何相处,谈谈你的看法。
3.
在人民海军70华诞之际,来自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13个国家的18艘舰艇远涉重洋,汇聚黄海,与人民海军一起奏响海上和平乐章这是世界各国海军友好交流的独特方式,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意志的生动展示,也是打造“蓝色朋友圈”的现实写照。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会见巴勒斯坦海军参谋长时曾说过,我国当时海军力量薄弱,不能派舰艇访问,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只能乘飞机出国访问。
材料二:为庆祝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及3艘属舰于2017年7月7日至11日停靠香港,并于8日及9日向公众开放,香港市民反响非常热烈。辽宁舰访港让军迷异常激动:“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以前停泊的是英国军舰或者美国航母,而现在中国航母抵达香港,扬眉吐气。”
(1)阅读材料一回答,新中国建立第一支海军是哪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哪几支海军?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我国海军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迎来70华诞。70年来我们不断战胜各种挑战,经受各种考验,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人们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请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以“祖国,我为你歌唱”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宇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选择题(共37题)

4.
下列关于中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努力,说法错误的是
A.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反对各种形式的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建立中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5.
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授予中国“墨子号”卫星科研团队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量子通信不仅可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对产业界和科技界产生巨大的变革。这表明我国
A.已经实现科技强国
B.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首位
C.科研成果得到了世界认可
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6.
“这个作家知道所有的一切,并能描述所有的一切,各种手工艺、铁匠活、建筑、开沟、畜牧和土匪的花招诡计。他的笔尖附着了所有的人类生活这段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应属
A.屠呦呦
B.莫言
C.邓稼先
D.袁隆平
7.
2019年初委内瑞拉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裁委内瑞拉,公开支持反政府武装,而中国则反对他国干涉委内瑞拉内政。这一事件体现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原则
D.“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8.
1981年,哪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9.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为解决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包产到户
B.设立自贸区
C.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人民公社
10.
在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11.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提到:“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把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的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粉碎“四人帮”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2.
2018年12月3日,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筹备委员会通告,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制度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成为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D.和特别行政区权力等同
13.
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
歌手
民族
歌手
民族
阿里郎组合
朝鲜族
布仁巴雅尔
蒙古族
乌兰图雅
蒙古族
阿朵
土家族
降央卓玛
藏族
彝人制造
彝族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14.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澳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说明
①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澳门的回归调动了“澳人治澳”的积极性
③澳门回归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九二共识”的达成
④社会主义制度在澳门发挥了巨大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5.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祖国强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保障。下列实践中首次成功运用该构想的是
A.1979年元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1999年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万隆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②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③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1978年,邓小平说“这次大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这次大讨论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讨论
B.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遵循两个凡是的大讨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大讨论
18.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士地改革。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着深切体会,下列说法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需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租
B.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加入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道路
D.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19.
从1921年到2019年,98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材料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开始于
A.1921年7月
B.1945年4月
C.1949年4月23日
D.1949年10月1日
20.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这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暴风骤雨”就是土地改革。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公有到私有
C.由私有到私有
D.由公有到公有
21.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2.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A点到B点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大跃进”扩展到经济领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3.
中共“八大”在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该论断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经济建设开始急于求成
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4.
1956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中也有曲折和失误。“曲折和失误”的具体表现是
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技探索取得的成就有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武汉长江大桥修建成功
C.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D.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26.
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杨同学对此进行了概括,其中不正确的是
A.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制度: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工业方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
D.农业方面:经历了土地私有到公有制度的大变革
27.
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满腔喜悦
B.对“大跃进”开始初期的美好愿望
C.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急切盼望
D.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欣喜
28.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人民公社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
1980年《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这里的“轰然鸣响”是指
A.启动经济特区建设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D.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0.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在1981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1.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主要调整的是
A.公私关系
B.劳资关系
C.产销关系
D.进口与出口的关系
32.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各地都举办了庆祝活动。下列不能入选“改革开放0周年成果展”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香港、澳门回归
33.
在1980年的报刊中,有很多记录了农村改革的评论文章,诸如《分田单干必须纠正》《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等。这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
B.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
C.改革应该先从大城市开始
D.安徽的农村改革太冒进
34.
20世纪80年代,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下列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的有
①公私合营
②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④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
B.我国改革的浪潮从城市涌向农村
C.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
D.我国改革是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36.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国外资金
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37.如图①,若点P是△ABC内或边上一点,且∠BPC=2∠A,则称点P是△ABC内∠A的二倍角点.请用直尺和圆规对图②、图③作出符合要求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8.
2018年雄安新区将种植10万亩苗景兼用林。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造林以自然理念为指导,以构建异龄复层混交的健康森林为目标,营造“千年秀林”这一做法主要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是
A.创新
B.绿色
C.协调
D.共享
39.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抑或是发展中遇到一些重大问题之时的转机,甚至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最重要、最有效、最关键的抉择。目前,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A.我军调整组建为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四大军种
B.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四大战区
C.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D.形成军委管总、军种主战、战区主建的新格局
40.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支持到经济合作,再到全方位发展的历程。”材料中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可以追溯至新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也即
A.日内瓦会议
B.上海APEC会议
C.万隆会议
D.巴黎和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