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垣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3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综合题(共4题)

1.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信息之间的联系。)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新生)

材料一: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这一事件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发展)

材料二1952年我国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

总产量

比1949年增长

1.64亿吨

36%

130.4万吨

193%

134万吨

750%

0.66亿吨

105%

 

(2)1952年经济状况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的认识?

3.

   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它是无理。”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2019年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近日,美方继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后,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的相关程序。美方一系列举动,既是拆国际贸易规则的“墙”,又是在全球范围内筑保护主义的“墙”,凸显美式霸凌与蛮横。……“拆墙”也好,“筑墙”也罢,背后都是一己之私的算计,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作祟。蛮横霸道、仗势压人,罔顾规则、不讲道义,如此恶劣行径,又怎能得世人之心,让世人信服?

——(新华社记者韩冰)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4.

   党和政府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复兴之路》指出:“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2)这里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起点是指什么?“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什么建议?

2.选择题(共20题)

5.
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时间:1978年底
地点:北京
内容: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
意义: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
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7.
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9.
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他”是(   )
A.邓稼先B.雷锋C.焦裕禄D.王进喜
10.
1956-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D.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曾有13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
A.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B.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中国是真正独立的国家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12.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两弹元勋”是(  )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13.
下列表格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叙述正确是(   )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5.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D.国有企业改革
16.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可判断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17.
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归祖国
C.澳门回归祖国
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
18.
《筑梦中国》中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
A.重返联合国
B.中美建交
C.中日建交
D.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19.
中天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
A.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 二个世纪六十年代 D.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20.
2016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雅尔塔会议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1.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22.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佑任的诗作《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
A.反攻大陆B.葬于大陆C.祖国统一D.台湾独立
23.
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③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24.
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
A.《茶馆》B.《班主任》C.《屈原》D.《红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