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作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到1983年,(这一做法)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衣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并评价这一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1)材料一中的“中国声音”指的是什么?举出中国在50年代取得的另一项重大外交成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外交成就有哪些?(至少写出三项)
材料三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已与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许多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了许多“重要国际会议”,请举出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24题)
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B.从国营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 |
C.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 | D.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 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
A.邓稼先 | B.屠呦呦 | C.莫言 | D.袁隆平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C.参加“大跃进”运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颁布 |
C.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未完成 |
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B.《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
D.《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A.土地改革 | B.抗美援朝 | C.一五计划 | D.三大改造 |
A.五四运动 | B.中共成立 | C.开国大典 | D.改革开放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史实 | 结论 |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 |
A.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 B.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
C.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 D.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A.互不侵犯 | B.平等互利 |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D.互不干涉内政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

A.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焕新颜 |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
A.神舟一号 | B.神舟五号 | C.神舟六号 | D.“东方红”一号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