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下面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程。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第一……”


(1)观察地图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变革的年代
图一:因它们而闻名全国的小岗村和特区深圳:

图二:北京城内的新变化

(2)上述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速度”令世界瞩目。
材料三: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
——1980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公布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深圳毗邻港澳,国际交流便利。1979年以后,很多香港和海外华商怀有报效乡梓,参与祖国建设的愿望,率先来大陆投资。
——摘编自肖日新《亚洲“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经验》
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希望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在政治上,西欧受苏联威胁,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稳定力量;在经济上,西欧各国正处于萧条时期,产品、资本过剩,急于找出路。
——摘编自房维中《在风浪中前进》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2000 年12月,国际“花园城市”评委会宣布,深圳经济特区荣获最大规模级城市“花园城市”称号。这是当时惟一涉及城市环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园林绿化的一次国际认证。
(4)深圳既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深圳速度”,又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新中国的第一……”


(1)观察地图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变革的年代
图一:因它们而闻名全国的小岗村和特区深圳:

图二:北京城内的新变化

(2)上述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速度”令世界瞩目。
材料三: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
——1980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公布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深圳毗邻港澳,国际交流便利。1979年以后,很多香港和海外华商怀有报效乡梓,参与祖国建设的愿望,率先来大陆投资。
——摘编自肖日新《亚洲“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经验》
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希望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在政治上,西欧受苏联威胁,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稳定力量;在经济上,西欧各国正处于萧条时期,产品、资本过剩,急于找出路。
——摘编自房维中《在风浪中前进》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2000 年12月,国际“花园城市”评委会宣布,深圳经济特区荣获最大规模级城市“花园城市”称号。这是当时惟一涉及城市环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园林绿化的一次国际认证。
(4)深圳既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深圳速度”,又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 (共29题)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8.
依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下列结论最合适的一项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
B.三大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C.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
D.反腐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9.
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跃进”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刘援朝”应该出生于( )
A.1949 年 | B.1952 年 | C.1958 年 | D.1967 年 |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 )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国家出资建立国营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国家出资建立国营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 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
14.
新中国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
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③开展“大跃进”运动
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③开展“大跃进”运动
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④③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③①④ |
20.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文中“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 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 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
2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3.
改革幵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A.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
24.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要( )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翻两番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翻两番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哪次会议的主题( )
A.十九大 | B.十八大 | C.十四大 | D.十二大 |
28.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B.邓小平理论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29.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30.
1977年,邓小平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采取的举措是
A.开展识字教育 | B.恢复高考制度 |
C.颁布《义务教育法》 |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3.填空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