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37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3

1.综合题(共1题)

1.
下面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程。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第一……”


(1)观察地图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变革的年代
图一:因它们而闻名全国的小岗村和特区深圳:

图二:北京城内的新变化

(2)上述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速度”令世界瞩目。
材料三: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
——1980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公布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深圳毗邻港澳,国际交流便利。1979年以后,很多香港和海外华商怀有报效乡梓,参与祖国建设的愿望,率先来大陆投资。
——摘编自肖日新《亚洲“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经验》
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希望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在政治上,西欧受苏联威胁,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稳定力量;在经济上,西欧各国正处于萧条时期,产品、资本过剩,急于找出路。
——摘编自房维中《在风浪中前进》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2000 年12月,国际“花园城市”评委会宣布,深圳经济特区荣获最大规模级城市“花园城市”称号。这是当时惟一涉及城市环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园林绿化的一次国际认证。
(4)深圳既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深圳速度”,又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共29题)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
某班学生组织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同学在剧中饰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罗盛教
4.
“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陈毅这首诗真实记录了(   )
A.五四运动B.“文革”结束C.开国大典D.改革开放
5.
下列内容不属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A.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确定了国旗为五星红旗
C.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选举了国务院总理
6.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的标志是(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西藏的和平解放D.新中国成立
7.
彻底废除了中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措施是(  )
A.三民主义B.土地改革运动C.士地革命运动D.减租减息运动
8.
依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下列结论最合适的一项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三大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D.反腐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9.
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跃进”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刘援朝”应该出生于(  )
A.1949 年B.1952 年C.1958 年D.1967 年
10.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  )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国家出资建立国营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
下图反映了大跃进时期(  )

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 不切实际的浮夸行为
13.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14.
新中国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
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③开展“大跃进”运动 
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5.
奖状、证书可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下图的奖状有助于了解
A.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
B.“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16.
“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指(  )
A.1956-1966年B.1958-1968年C.1966-1976年D.1968-1978年
17.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的实施
18.
“文革”结束后,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9.
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
A.建立合作社B.人民公社化C.农业集体化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20.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文中“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2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下图是某同学的一节历史课笔记。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
A.“三大改造”顺利进行B.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23.
改革幵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A.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24.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要(  )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翻两番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5.
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26.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问题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
A. “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 平反冤案错案问题
C. “两个凡是问题”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2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哪次会议的主题(  )
A.十九大B.十八大C.十四大D.十二大
28.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9.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30.
1977年,邓小平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采取的举措是
A.开展识字教育B.恢复高考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填空题(共2题)

31.
1950年中国方面以_______为司令员,率领_______军出兵朝鲜半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劳模。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铁人”——________、兰考好书记——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