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3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2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上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1)分析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分析材料三,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50.2
103.1
130.4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业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 “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2.选择题(共19题)

3.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B.赎买政策C.无偿没收D.廉价收购
4.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5.
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C.表明我国大陆全部解放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6.
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0开始的土地改革相比,不同之处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当时普遍得到农民的好评
7.
兴趣小组开设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网站,收录的人物中正确的是( )
①王进喜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焦裕禄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8.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抗美援朝胜利D.西藏和平解放
9.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10.
***主席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1.
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2.
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抗美援朝B.“大跃进”C.停课“闹革命”D.公私合营
13.
如图是流行于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的女孩在当时却不能真正地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原因是当时
A.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
B.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C.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浪潮
D.全国出现“停课闹革命”的局面
14.
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十年“文革”
16.
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
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箱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应该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B.“一五计划”进行期间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8.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抗日战争的破坏
19.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
20.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 “两个凡是”的提出
B. 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1.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 ( )
A.1980年建立首批经济特区B.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1991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D.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