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26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 表明了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见证历史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曾先后四次变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1)以下四幅图片再现了这四次变革与调整的情节,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是哪三大行业?这次改造何时完成?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是指什么?这一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有什么积极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对的。我们还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材料二: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重大成就有哪些?

(2)材料二所述邓小平“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2.选择题(共24题)

4.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其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B.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年时
5.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和巩固》D.《伟大转折》
6.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住……”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电影中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争(  )
A.解放战争B.百团大战C.抗美援朝D.辽沈战役
7.
***升起的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
“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在宪法制定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的各项工作,都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文中的 “它”是指(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
土地改革的意义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11.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影响
B.自然灾害减少
C.中共“八大”影响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被称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生产合作社B.公私合营C.赎买政策D.没收
13.
下列表格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叙述正确是(   )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
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5.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据此,我国开始实施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17.
某地一家院门上有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大致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8.
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9.
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它”是指(  )
A.上海浦东B.厦门C.深圳D.浙江
20.
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
A.户籍改革B.加强城市建设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国有企业改革
21.
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属于( )
A.人民公社B.土地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社
22.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实行改革开放
23.
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24.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
A.国家富强B.民族振兴
C.世界大同D.人民幸福
25.
(题文)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
26.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要是因为他提出(  )
①实行改革开放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7.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③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