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历史图片能让我们最直接地感知历史,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发生的时间是 ,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
(2)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材料二:

(1)图一中跨过鸭绿江的是我国哪一部队?他们开赴到图二中的朝鲜战场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
(2)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侵略活动?
(3)图三中的纪念碑是无数烈士的鲜血铸就。请举出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两例即可),谈一谈他们所体现的崇高品质。
材料三:

图一: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看领到的土地证。
图二: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
(2)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材料一: (如下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发生的时间是 ,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
(2)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材料二:

(1)图一中跨过鸭绿江的是我国哪一部队?他们开赴到图二中的朝鲜战场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
(2)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侵略活动?
(3)图三中的纪念碑是无数烈士的鲜血铸就。请举出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两例即可),谈一谈他们所体现的崇高品质。
材料三:

图一: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看领到的土地证。
图二: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
(2)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这一计划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分别是?这一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
【民主建设】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加强法治建设,请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制度确立】材料三

(3)图三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良好开端】
材料四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根据材料四及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出现失误】材料五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 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5)材料五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哪两次失误?这一失误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后来发生的更为严重的失误是什么?
【以史为鉴】(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工业起步】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这一计划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分别是?这一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
【民主建设】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加强法治建设,请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制度确立】材料三

(3)图三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良好开端】
材料四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根据材料四及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出现失误】材料五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 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5)材料五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哪两次失误?这一失误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后来发生的更为严重的失误是什么?
【以史为鉴】(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3题)
3.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
4.
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
B.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东北边境城市 |
C.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
D.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
5.
如下图是学校历史宣传周活动中的一张老照片,小蔡同学发现图下面的标签不见了,他决定添加上,你认为最合适的名称是( )


A.开国大典的举行 |
B.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C.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
6.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在进行主题为“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律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政府 |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
D.它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9.
电视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一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于(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14.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政治制度: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B.政治民主: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C.工业建设:一五计划完成,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D.农业生产:推行分田包产到户,农民生活富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