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2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8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1)据材料一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哪些运动有关?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2)图一、图二分别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开展的哪项运动?
材料三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3)材料三的观点对吗?请阐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制度创新
相关事件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78年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产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1)请你写出表格中与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内容。
(2)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材料二 1992年1月20日上午,有一位87岁的的老人乘电梯登上50层高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旋转餐厅。他临窗而坐,观看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高兴地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二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了一条怎样的“新路”?结合所学说明他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2.选择题(共17题)

3.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的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5.
***提出的中国梦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是在
A.三大战役结束之后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西藏和平解放后D.“一国两制”提出后
6.
下面是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占有土地比重对比表。发生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阶层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
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8.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个别卖地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合作社。”材料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
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口号的提出
B. ***的逝世
C.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1.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2.
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3.
20世纪8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14.
如下图表为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说明了城市改革使我国
年份
类别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
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0
0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A.已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B.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C.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5.
表格是我国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圈”指的是
A.经济特区B.香港特别行政区C.沿海经济开发区D.澳门特别行政区
17.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2016年3月20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国1978年GDP折合美元仅仅为3650亿元,而2015年GDP折合美元则达到10.86万亿元。”我国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资源充足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城市化速度加快     D. 实行改革开放
18.
“同心掬得满庭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迅速打开了民族工作的局面,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共同发展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平等D.民族团结
19.
下图所示台湾品牌商品在大陆广为流通。这反映了( )
A.海峡两岸一脉同根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频繁
C.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D.实现了祖国统一大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