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1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3

1.综合题(共2题)

1.

   农村改革

材料 农村改革以前,农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①人民公社制度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④农村改革前和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影响。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驟。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争论》(1940年1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标志性事件分析“第二步”的胜利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2)据材料二,指出发展“工业化”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辉的起点”是指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建国后“严重挫折”产生的根源。

(4)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中获得的启示。

2.选择题(共31题)

3.
下面不属于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发展经济
4.
2019年春节期间,小明在老家听一位老大爷讲述63年前的历史,并整理记录了以下内容,其中老人讲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全国开始了“大跃进”的高潮
B.政府很重视重工业建设
C.国家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当时很多地方都在进行三大改造
5.
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  )
A.1949年B.1950年C.1953年D.1957年
6.
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邓稼先B.雷锋C.王进喜D.焦裕禄
7.
如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百年来的国耻
B.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推翻三座大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8.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有(  )
①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开始把利润大部分上缴国家
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开始把利润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10.
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上海
B.北京
C.深圳
D.重庆
11.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
B.江泽民
C.***
D.邓小平
1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集体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13.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
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5.
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不能开展土地改革的地区 (  )
A. 广东省 B. 福建省 C. 江西省 D. 西藏
16.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于
A. 开国大典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八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在审定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三: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9.
“文化大革命”结束于
A.1976年5月
B.1976年9月
C.1976年10月
D.1971年9
20.
***曾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建国后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1.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2.
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敢于承认自己缺点和错误的勇气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23.
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的推动
C. 三大改造的进行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24.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的是:
A. 国营经济 B. 农业 C. 手工业 D. 资本主义工商业
25.
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6.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的行业是
A. 农业
B. 轻工业
C. 商业
D. 重工业
2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土地改革
消灭了私有制
B
三大改造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
“一五”计划
完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
“大跃进”运动
遵循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A B. B   C. C   D. D
28.
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地理环境优越
B. “一国两制”的实施
C. 浦东新区的带动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2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常熟市波司登集团实行企业改制,确定了科学管理在企业的主导地位。”上述材料可直接作为下列哪一史实的实证材料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一国两制的确立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30.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3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其形成的步骤是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D.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 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3.
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