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情况?它对政治建设有何危害?
材料一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情况?它对政治建设有何危害?
2.单选题- (共14题)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
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
D.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
3.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一届人大 1954—1958年 | 二届人大 1959—1963年 | 三届人大 1964—1975年 | 四届人大 1975—1977年 | 五届人大 1978—1982年 |
5 | 4 | 1 | 1 | 5 |
A.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4.
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 B.政协会议 |
C.民族区域自治 | D.村民自治 |
5.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
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 |
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
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 |
6.
十年动乱期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
B.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C.必须坚持政治协商制度和党的领导 |
D.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7.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后果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
B.公检法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中止 |
8.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
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
9.
自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这表明
A.1982年之前全国人大没有制定法律 |
B.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C.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正走向制度化、系统化 |
D.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
10.
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其中创新性的重大举措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
C.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决策是
A.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
B.主张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
C.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
D.主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12.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
13.
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
B.加强立法工作 |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