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15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5

1.综合题(共3题)

1.

   新时期,党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答记者问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的决策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2)除了材料二中的经济特区外,我们在1988年还设立了哪个特区?并谈谈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2.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摘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 Watch》

材料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的是哪一个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这段描述说明了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3.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最高利益”编制了什么计划,并说明这个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选择题(共19题)

4.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B.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5.
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A点到B点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大跃进”扩展到经济领域
6.
对如下表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l%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7.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如下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9.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将是我国的第三大特区。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一个城市却没有在广东,这个城市是(  )
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
10.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列事件不属于这一经济新体制的是(  )
A.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B.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C.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11.
下面表格反映了1950年至192年钢产量和发电量的年产量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重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没收官僚资本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进行土地改革D.掀起“大跃进”运动
12.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 获得了统一。这段表述没有涉及西藏和平解放的 ( )
A.背景B.时间C.经过D.意义
13.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位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①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这段表述没有涉及西藏和平解放的(  )
A.时间B.经过C.意义D.背景
15.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请你判断***所做的这首词追思的是谁?
A.邓稼先B.雷锋C.焦裕禄D.王进喜
16.
1956年国庆阅兵仪式上,***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看,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说的“飞机”制造于
A.土地改革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7.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18.
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19.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D.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A.沿海
B.农村
C.城市
D.内地
21.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22.
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实行对外开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