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新时期,党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答记者问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的决策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2)除了材料二中的经济特区外,我们在1988年还设立了哪个特区?并谈谈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摘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 Watch》
材料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的是哪一个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这段描述说明了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最高利益”编制了什么计划,并说明这个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选择题- (共19题)
A.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
B.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
C.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
D.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

A.“八字方针”的提出 |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D.“大跃进”扩展到经济领域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国民收入 | 92.9% | 7.l% |
工业总产值 | 100% | ﹣﹣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A.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C.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深圳 | B.珠海 | C.厦门 | D.汕头 |
A.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
B.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
C.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
人均产量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重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A.没收官僚资本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进行土地改革 | D.掀起“大跃进”运动 |
A.背景 | B.时间 | C.经过 | D.意义 |
①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时间 | B.经过 | C.意义 | D.背景 |
A.土地改革时期 |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
D.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
B.经济体制的变革 |
C.乡镇企业的出现 |
D.农民积极性提高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