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最可爱的人;②大炼钢铁,③加入WTO;④平反冤假错案;⑤小康社会;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⑦一带一路;⑧籼型杂交水稻;⑨造反派;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请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示例:A时期:①②,B时期: ,C时期: 。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1979—2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
(3)结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最可爱的人;②大炼钢铁,③加入WTO;④平反冤假错案;⑤小康社会;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⑦一带一路;⑧籼型杂交水稻;⑨造反派;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请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示例:A时期:①②,B时期: ,C时期: 。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1979—2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时间 | 1979—1982年 | 1992年 | 2001年 | 2008年 |
外商直接投资 | 17.69亿美元 | 110.08亿美元 | 488.78亿美元 | 1083.12亿美元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
(3)结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华同学学习了八下某段历史知识后,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十年文革”。
(1)根据材料的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张华同学学习这段历史知识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良好开端”指什么事件?具体什么时间?
(3)“出现失误”是指出现的哪些失误?
(4)谈谈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给你什么启示?
材料:张华同学学习了八下某段历史知识后,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十年文革”。
(1)根据材料的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张华同学学习这段历史知识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良好开端”指什么事件?具体什么时间?
(3)“出现失误”是指出现的哪些失误?
(4)谈谈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给你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8题)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纪元,以下对“新的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标志着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④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①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标志着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④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0.
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
D.抗美援朝胜利,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 |
13.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
A.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4.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6.
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
19.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建立经济特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