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1992年,为了促进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和大陆两个组织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1)指出台湾与大陆两个组织的名称。
(2)以上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1)指出台湾与大陆两个组织的名称。
(2)以上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综合题- (共3题)
2.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中,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2)指出材料二中“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使中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启示。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0课
(1)指出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的重大转折会议名称,并说出“新的伟大革命”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2)指出材料二中“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使中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启示。
3.
八年级某班同学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主题创建了一个历史主页,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网页找到的材料和图片,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
材料一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二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1971年10月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材料三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请根据材料三和下图,为网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有网友在浏览网页时不理解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为何意,发了一个提问帖,请你回帖答复其具体的意思。
(5)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我国外交形象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1)指出材料一的会议名称,并指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方针材料二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1971年10月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材料三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3)请根据材料三和下图,为网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有网友在浏览网页时不理解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为何意,发了一个提问帖,请你回帖答复其具体的意思。
(5)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我国外交形象变化的原因。
4.
材料论述。
1984年,深圳特区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特区还深陷经济建设的重重困难和“姓社”还是“姓资”思想漩涡中,邓小平决定到深圳看一看……邓小平一行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呈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车流如梭,人流如织,高楼林立……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回京后,邓小平倡议下,是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放的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下放经济权限…
(1)与深圳同期,成为经济特区的还有福建哪一个城市?
(2)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经济特区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1984年,深圳特区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特区还深陷经济建设的重重困难和“姓社”还是“姓资”思想漩涡中,邓小平决定到深圳看一看……邓小平一行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呈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车流如梭,人流如织,高楼林立……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回京后,邓小平倡议下,是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放的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下放经济权限…
——王丛标《邓小平与深圳特区》
请回答:(1)与深圳同期,成为经济特区的还有福建哪一个城市?
(2)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经济特区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3.选择题- (共27题)
8.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道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B.走自己的道路、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邓小平理论 |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初级阶段 |
15.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上述材料最有可能来源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0.
某同学利用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庆祝合作化 上海信大祥公私合营挂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庆祝合作化 上海信大祥公私合营挂牌
A.抗美援朝 |
B.社会主义改造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24.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5.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
29.
一名香港警察对记者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名皇家警察;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他说这番话的直接背景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经济特区的设立 |
C.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 |
D.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