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荻港(dí) 获得(huò) 歼灭(jiān) 阡陌(qiān) |
B.溃退(kuì) 纤维(xiān) 芜湖(wú) 要塞(sè) |
C.堵塞(sè) 泄气(xiè) 塞子(sāi) 负隅顽抗(yú) |
D.切磋(qiē) 迫切(qiè) 当真(dàng) 锐不可当(dāng) |
4.
选出填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渡至繁昌 铜陵 青阳 荻港 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20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渡至繁昌 铜陵 青阳 荻港 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A.( ),、,、、、、,。 | B.“ ”,、,、、、、,。 |
C.( )。、,、、、、,。 | D.“ ”,,,,,,,,。 |
5.
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
2.现代文阅读- (共3题)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7.
填空。
(1)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
(2)第二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
(1)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
(2)第二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内容?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4)选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内容?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4)选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 B.记叙 议论 |
C.议论 抒情 | D.说明 议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