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建国初,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合作、积极进取,1953-1957年在经济、政治领域各取得什么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二,说说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建国初,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合作、积极进取,1953-1957年在经济、政治领域各取得什么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二,说说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2.选择题- (共20题)
3.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 B.1949年、1952年 |
C.1949年、1954年 | D.1949年、1956年 |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
8.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
C.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9.
***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A.英法联军 | B.美国侵略军 |
C.八国联军 | D.日本侵略者 |
11.
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每年的十一长假成为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好时期。“十一”作为一个节日是为了庆祝
A.新中国的成立 |
B.南京的解放,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 |
C.西藏的和平解放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12.
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②③ |
18.
某电视剧描述了1956年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故事。在这一年,剧中的主人公最有可能经历的是
A.从广播里听到“东方红人造卫星”上天的新闻 |
B.从报纸上看到全国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报道 |
C.在电视上看到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大炼钢铁运动”的画面 |
D.在乡下听到村民加入了农村生产合作社的消息 |
19.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