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0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材料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哪次大会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怎样的发展观?
3.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材料二: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依据材料一,写出会议上确定的指导方针。大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哪三条路线?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中国开始了触及“农之根本”,乃至“国之根本”的大动作,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这个华北平原上普通的村庄(温泉屯)随着风云一时的女作家丁玲名扬天下,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它的名字叫“暖水屯”。记者分别奔赴当年土改中的样板村,实地探访“土改第一村”60年的今昔变迁。温泉屯的60年,像一册未经编纂的历史底稿,散乱地记录着居于庙堂之高的政治理想作用于农村世界时的真相,丁玲只是给它开了个头,却始终无法抑或是不肯续写。……它所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两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1)这个触及“农之根本”的大动作是什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什么文件实施这一“大动作”?
(2)随后,温泉屯农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大动作”的实质变化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揭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的?

2.选择题(共19题)

6.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最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B.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7.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A.人均收入
B.居民可支配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生产总值
8.
1984年10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9.
2001年12月,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
A.加入国际经济组织
B.加入联合国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10.
我国目前共设立了经济特区
A.5个
B.14个
C.4个
D.6个
11.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香港、澳门回归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下列不属于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的是
A.粮食、棉花、肉类等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B.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C.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13.
1949年10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4.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5.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生忘死,慷慨奉献,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
A.“威武之师”
B.“钢铁长城”
C.“和平卫士”
D.“最可爱的人”
16.
为新中国成立作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
1950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邻人”是指
A. 日本     B. 越南 C. 韩国 D. 朝鲜
18.
电影来源于生活。影片《英雄儿女》《上甘岭》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的场景?()
A. 越南战争 B. 抗日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解放战争
19.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和执行意味着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B.实现了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D.结束了西藏农奴制
20.

如果|a+2|+(b﹣1)2=0,则(a+b)2015的值是(  )

21.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 )
A. 19世纪5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19世纪60年代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岛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
23.
中国梦是指(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实现共产主义
24.
如果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中国的100位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推荐下图人物参选“特别贡献奖”,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 )

A.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B. 新中国的缔造者
C.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