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8-2019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0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
(2)材料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鄉,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建设上来?我国的历史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政策?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进行过哪些探索?(请举出两例)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1954年,某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请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所取得的两项建设成就?
(3)这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请举出其中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及其事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选择题(共23题)

5.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一五计划”的开始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中国成立
6.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邓小平江泽民
D.***周恩来
7.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8.
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
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10.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和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1.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12.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B.把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D.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
16.
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17.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宪法B.社会主义宪法C.旧民主主义宪法D.共产主义宪法
18.
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9.
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
A.研究总结了我国建设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20.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B.***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A. 阶级斗争上
B. 经济建设上来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上
D. 平反冤假错案上
22.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三大
23.

读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读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一位工人兴奋的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以后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对外开放
26.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中美建交
C.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中日邦交正常化
27.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 实行对外开放
B.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社会主义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