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 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材料二 1984年3月22日, 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联合致信省委、省政府,呼吁给他们“松绑”放权。《人民日报》很快刊登和转载了这封信,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同年5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管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经营使企业同国家形成一种责任关系。它要求企业在几个方面对国家承包,主要是包上缴国家利润,包完成技术改造任务,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金业超额完成承包任务的,实行超额分成;企业应得的利益,由财政部门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完,同企业结算,拨给企业。
(1)材料一中小岗村农民于哪一年采用什么办法来进行农业生产?这一生产形式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生产办法后来得到中央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全国农村推广了什么经济制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哪一年?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措施各是什么?你认为这样改革会有何效果?
(3)综合材料一、二, 你认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同时,20世纪50年代中期,***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材料二 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由于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的同胞互不了解,对于双方造成各种不便……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等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的对台思想。
(2)材料二中的《告台湾同胞书》,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台的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实现这一主张,对台提出了哪些具体办法?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党和政府对台主张又有何新的进步?
(4)为了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你认为其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 昨天,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不大一会儿,林伯渠秘书长就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毛主席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而兴奋地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材料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材料一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哪年?该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日期, 结合所学, 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旗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依据材料三, 说明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年奋斗? 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的奋斗最终在什么政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并写出这一胜利的最重大意义。
2.选择题- (共24题)
①和平统一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世界各国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B.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态度 |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D.中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
A.邓稼先 | B.袁隆平 | C.侯德榜 | D.屠呦呦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B.只有通过讨论才能认识真理 |
C.改革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D.只有通过开放才能发现真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B.《义勇军进行曲》 |
C.《歌唱祖国》 | D.《我和我的祖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B.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 |
C.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 | D.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