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04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图一对世界而言有何重大意义? 10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3)图二会议的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4)根据图三来分析,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请回答:(1)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3)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4)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5)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工业、交通各一项主要成就。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是我国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一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在全国掀起了哪两大运动?怎样评价这两大运动?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选择题(共13题)

4.
***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
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6.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
7.
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关于“抗美援朝”英雄事迹的演讲会,准备请一个经历过这一事件的家长做主讲,下面几位家长的年龄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   )
A.赵家长-79岁B.刘家长-54岁C.孙家长-50岁D.李家长-44岁
8.
1950~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   )
A.农民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9.
20世纪20年代,***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11.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新闻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A.1950—1955年B.1953—1957年
C.1953—1958年D.1952—1957年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3.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 ( )
A.人民的愿望
B.党的领导
C.人民的积极性
D.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4.
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15.
为战胜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协调与苏联政府的关系
D.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6.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
A.交通运输业B.农业
C.轻工业D.重工业

3.填空题(共5题)

17.
“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 站立起来,堂堂的做个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18.
被中朝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19.
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20.
***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红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指的是——  
21.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