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人物篇)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人物的名字,以及图三中军队的名称。

(成就篇)
(2)下图是什么时期的成就?请列举两项此时期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成就

(3)图四、图五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感悟篇)
(4)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从国弱民辱到国强民安,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人物篇)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人物的名字,以及图三中军队的名称。

(成就篇)
(2)下图是什么时期的成就?请列举两项此时期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成就

(3)图四、图五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感悟篇)
(4)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从国弱民辱到国强民安,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2.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多年来,中国人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各种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二:统计显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比1978年翻了一番。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请回答:
(1)列举除深圳以外的两个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概括说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材料二中2017年的成就,离不开1978年在农村实行的哪项政策?这项政策在当时所起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观点具体体现在党和国家作出的哪些政策上?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二:统计显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比1978年翻了一番。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请回答:
(1)列举除深圳以外的两个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概括说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材料二中2017年的成就,离不开1978年在农村实行的哪项政策?这项政策在当时所起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观点具体体现在党和国家作出的哪些政策上?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22题)
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改革的浪潮从城市涌向农村 |
B.我国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 |
C.我国改革是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
D.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 |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贪腐高官,这充分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B.全面深化改革 | C.全面依法治国 | D.全面从严治党 |
9.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D.建设小康社会 |
10.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和平解放西藏 |
B.进行抗美援朝 |
C.实行土地改革 |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新”在
A. 中国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
A. 中国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
14.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6.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级联起来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所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7.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针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政治协商制度 |
19.
今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商业
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商业
21.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了经济特区 |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23.
学习和研究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做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D.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A.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D.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