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安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00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人均)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人均)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2.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一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知识结构示意图一一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看中国数据一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写出“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并回答为什么说②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3)材料四的两组数据说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怎样的成果?

2.选择题(共23题)

3.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A.“两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三步走”战略
D.“两个一百年”
4.
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深圳B.厦门C.汕头D.珠海
5.
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中国梦已实现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D.综合国力的增强
6.
王丽同学在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时,对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很感兴趣,她认为这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下列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全面深化改革
④全面依法治国
⑤全面从严治党
⑥全面推动经济建设
A.①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⑥
7.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8.
《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的“最可爱的人”是(   )
A.人民解放军B.八路军C.新四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9.
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B.开国大典的举行C.西藏的和平解放D.海南岛的解放
10.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D.《伟大转折》
11.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
A.国家的名称变了B.国家独立富强了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1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南京解放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
13.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胜利,其共同作用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巩固了人民政权
C.消灭了地主阶级D.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14.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
1956-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D.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16.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曾有13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
A.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B.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中国是真正独立的国家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17.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无私奉献B.廉政为民C.刻苦钻研D.居安思危
18.
如果为下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B.建设之路的曲折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
李师傅“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
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时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20.
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   )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赢B.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
C.创新、富强、民主、开放、和谐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和重点分别是
A.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
B.1979年、扩大招商引资
C.1980年、扩大招商引资
D.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
23.
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社公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