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夏河县夏河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895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综合题(共3题)

1.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和什么会议事件有关联?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吗?
(4)根据材料2中的“老人”的贡献,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2.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3.
   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战火熄灭后降生,承载着全世界1/4人类的百年期待,建设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探究一)收集资料
第一组:图片资料

第二组:文字资料
资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资料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资料四:《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探究二)探究资料
(1)请你分别写出第一组资料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第二组中资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资料二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有何国际意义?
(3)资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
(4)资料四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2.选择题(共25题)

4.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5.
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是( )
A.受到农民的欢迎B.改变了所有制
C.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6.
从战国时期出现的地主阶级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彻底消灭。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重大措施是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1954年9月,制定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9.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采用公元纪年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
10.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1.
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志愿军
12.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A.1950—1955年B.1953—1957年C.1953—1958年D.1952—1957年
13.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四五运动
D.“一五”计划完成
14.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D.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6.
新中国成立后,***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调整工商业B.颁布《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7.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因为(  )
①当时农民非常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②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 ③很难使用机械化农具 ④让本来比较富裕的农民更富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19.
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店。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同仁堂的商标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由国家没收管理
D.由国家赎买接手
20.
下列哪一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有关?(  )
A.“九一三”事件B.***逝世
C.“四五”运动D.“四人帮”被粉碎
21.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剧中的李达康书记更成为网友们的挚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也有一位县委书记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是
A.黄继光B.邓稼先
C.焦裕禄D.王进喜
22.
“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与这样的事件相关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三大改造
23.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24.
中共党史上曾多次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城市转向农村、从农村转回到城市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2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不断进行着调整,关于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6.
经济特区的创办使复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A.珠海B.厦门C.汕头D.深圳
27.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县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公私合营
28.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错误的有 (  )
A.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D.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