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泸西县逸圃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889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9

1.综合题(共3题)

1.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如图七反映的变化是什么?在此之后,农村中哪一类型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四个,它们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些省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选定这四个城市设立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3)在21世纪初,中国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事件)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态度,请举一例说明。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
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关系?
(2)从图一到图三,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1)材料一中***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致力于改变工业落后局面的举措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指出其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2.选择题(共22题)

4.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后,党和国家又着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至于城市改革怎么改?党中央回答:“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力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由此可知,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所有制结构改革
C.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6.
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来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西藏和平解放B.第一届中国人民正者协商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的成立D.抗日战争的胜利
7.
1952年底,一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B.积极投身“大跃进”运动
C.参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9.
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0.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①邱少云 
②刘胡兰 
③董存瑞 
④黄继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1.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土地改革、联产承包、深圳特区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2.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13.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联中,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5.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16.
“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17.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 土地革命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D.政企分开
19.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主要实施了(  )
A.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
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思想的旗帜下
21.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A.和平发展的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共产主义道路
22.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特区建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民族团结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祖国统一D.外交成就
23.
“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 珠海     B. 汕头 C. 深圳 D. 厦门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25.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该冤案的人物是
A.彭德怀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叶剑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