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中国统计年鉴
(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儿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会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请列出最初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名称。
(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中共十五大确立的我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大会主题。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
2.选择题- (共27题)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
B.③①② |
C.①③② |
D.②①③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
A.实行土地改革 |
B.建立人民公社 |
C.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
D.实行包产到户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召开八大,确定经济建设路线 |
B.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
C.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D.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A.一化三改 | B.综合平衡 | C.多快好省 | D.以粮为纲 |
A.中外合资 |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
C.私有化 |
D.公私合营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
A.长期战争的破坏 | 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 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
C.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
D.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
A.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江开放城市一内地 |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
C.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沿江开放区一内地 |
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特区一内地一沿江沿边开放区 |
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下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3.单选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