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武邑宏达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88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5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
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中国统计年鉴
(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儿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2.
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是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的一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会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请列出最初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名称。
(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中共十五大确立的我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大会主题。
3.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

2.选择题(共27题)

4.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5.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6.
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对“组织起来”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人民公社
C.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D.实行包产到户
7.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9.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1958年5月,***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为了“后来者居上”,当时中国共产党
A.召开八大,确定经济建设路线
B.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C.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1.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A.一化三改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D.以粮为纲
12.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3.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14.
1960年底,***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指的是(    )
A.长期战争的破坏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15.
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6.
(题文)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D.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1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 )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1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20.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21.
2008年是改革开发30周年,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江开放城市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沿江开放区一内地
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特区一内地一沿江沿边开放区
22.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
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
否定“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实质是
A.重新确立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4.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强大的综合国力
B.“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C.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D.中国特色的新发展理念
25.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并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
下表: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下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7.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请你将能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写下来。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29.请你将能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写下来。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30.请你将能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写下来。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3.单选题(共1题)

31.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