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3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
(1)“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哪些反革命集团?(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你列举出两例。
材料一 至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了77.5%……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三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在过渡时期中使社会主义成分一天一天增加。
——1953年周恩来在政协会议报告记录
(1)材料一中农业总产值增长与哪一事件有关系?这一事件使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大规模经济建设”指的是什么?这一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和平转变”指的是什么?其实质是?
(见证民族独立)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再现经济形势)
材料二 我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或趋势)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其教训。(写出两点)
(汲取伟人智慧)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3)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3)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经济特区?处于福建省的又是哪一经济特区?
(分析内在联系)
(5)在现代中国,中国人民相继实现了“民族独立梦”“国富民强梦”,你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3.选择题- (共12题)
A.新中国成立 | B.中共十二大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 B.是挑战美国的军事行为 |
C.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 | D.加强了国际合作的明智举动 |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阶段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④基本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
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
A.“文革”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 C.过渡时期 |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C.土地改革的完成 |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一大 |
C.中共十三大 | D.中共十四大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